请输入关键字
廖山涛和他的学术人生——廖山涛档案背后的故事

北京大学数学系廖山涛教授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6月2日,廖山涛先生家属向北京大学档案馆捐赠了廖山涛教授研究论文和著作、获奖证书、奖状、聘书、与国内外学者往来信函、照片等纸质材料和实物、照片共计119卷(件),其中不乏第三世界科学院证书奖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证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选通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证等众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纪念价值的珍藏。这些捐赠档案和其他馆藏廖山涛先生相关档案一起,全面记录了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科研、教学工作的学术生涯,尤其是在北大数学系期间从严从难做研究、尽心尽力育人才的历程。

廖山涛先生1938至1942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华罗庚、陈省身、许宝等大师门下学习。青年时代的廖山涛好学勤奋,数学界至今流传着他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内闭门苦读拓扑名著的佳话。1950年廖山涛先生到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留学,在陈省身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于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等著名学府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廖山涛先生毅然回国,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

廖山涛先生早年从事代数拓扑学领域的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微分动力系统。这是一门有关系统演化规律的数学学科,与物理、力学、天文等各学科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在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廖山涛先生开始了在刚刚兴起的微分动力系统领域的探索和开拓,陆续在《北京大学学报》、《数学学刊》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提出与国际上流行的研究思路有所不同的“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一流的重要成果。

1986年,廖山涛教授因其在“球上的周期变换”和“动力学定性理论”两个不同领域中作出的奠基性的贡献,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首次颁发的数学奖,并被选为该院院士。


1:廖山涛教授在第三世界科学院颁奖仪式上作学术报告

1991年,廖山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他的研究“周期变换微分动力系统”项目于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项目同年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著作《微分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于获1994年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廖山涛教授也倾注满腔心血。他珍藏的资料里有他所带的博士生的综合性专业考试口试记录、博士生培养计划及学校对博士生学习安排的通知等资料,他的学生里有北大历史上第一个博士生张筑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文兰等优秀学子。

3:廖山涛教授与学生文兰(右)、张筑生(左)在北大图书馆前合影


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廖山涛人物档案记录了廖山涛先生学术研究的历程和为人治学的精神,为我们纪念这位著名教授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同时,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怀着拳拳赤子之心归国的那一代科学家们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祖国年轻人才的培养燃烧自己的热情和生命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