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校长林炎志一行到北大档案馆访问交流
2025.07.04

  2025年6月11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校长林炎志、副校长刘林、校长助理田野、图书馆馆长杜冰川及《耿丹传》编委会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夏金星、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路等一行9人来到档案馆访问交流。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副馆长贾永刚与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接待了来宾。

座谈交流会

  林炎志一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了档案馆阅览室、馆藏珍档、智能扫描机器人和档案仿真工作坊,档案仿真、兰台讲座等特色工作让来宾印象深刻。

来宾参观

  余浚对林炎志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结合宣传视频介绍了档案馆校史馆的历史沿革、机构人员、馆藏资源等基本情况。余浚指出,档案馆校史馆秉持“服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宗旨,不断拓展校史档案的收集与征集范围,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和校史参观接待能力。近年来,档案馆校史馆通过举办兰台讲座和校史讲坛,持续推动档案校史学术研究与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林炎志表示,档案是过往历史的记忆载体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特殊承载,而学校档案馆在保存校史、传承精神和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北大档案馆保存的自京师大学堂创建以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林炎志强调,一百多年来,北京大学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术传统,涌现出一批革命先烈,耿丹就是其中之一。此次到访北大查阅档案,搜集资料编著《耿丹传》,就是为了进一步缅怀先烈,宣传和弘扬先烈精神。学院以耿丹命名,就是为了用行动延续先烈的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部分领导与《耿丹传》编委会成员依次发言,介绍了耿丹学院办学情况与《耿丹传》编写相关情况。北大档案馆校史馆表示积极支持《耿丹传》的编写,全力配合提供查档服务。双方表示,今后将在革命先烈宣传、推动党史校史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在档案馆前合影

耿丹烈士简介:

耿丹(1892—1927),字仲钊,湖北安陆人。1911年10月参加武昌辛亥首义,担任学生军大队长。1913年冬与李四光、赵师梅等12人由北洋政府资遣出国,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以优异成绩荣获伦敦大学经济科博士学位。1919年6月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经济学讲师,结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论文《中国与新旧银行团》,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和中国必然爆发革命运动的客观规律,并对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根源作了科学的阐述,激起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共鸣。1920年底,应辛亥革命友人的邀约,回到湖北,担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和武昌商科大学教授。1922年1月支持武昌高师学运,组织学生成立了武汉地区第一个学生自治会,并在武昌高师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1924年9月,武昌高师改名武昌大学,代理武昌大学校长职务。1925年5月,上海“五卅”运动爆发后,积极策动进步师生参加示威游行,声讨帝国主义分子残杀同胞的血腥暴行,反对军阀的黑暗统治。1926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1月,经李国瑄、宛希俨介绍,董必武、吴玉章批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决定性转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其策划下8月11日耿丹被杀害。1957年5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耿丹为革命烈士。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创办于2005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理念,传承耿丹烈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耿耿丹心,为国为民”的校魂,践行“学会学习,决心奋斗,追求先进,争取全面”的校训,营造“求真务实、勤奋上进、自信自强、守则友善”的校风,致力于打造一所担负社会使命的百年大学。

耿丹学院位于北京顺义区,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耿丹学院设有空天信息学院、数字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设计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涵盖工、商、管、文、艺、教育等学科门类的20多个专业,其中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等5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