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兰台系列讲座第二十六讲“我写发现李庄”举行
2025.10.22

  2025年9月17日下午,档案馆兰台系列讲座第二十六讲在校史馆一层序厅举行。文史学者岱峻作题为“我写发现李庄”的主题分享与交流。北京大学直属单位党委书记董晓华,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馆长姜素兰,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馆长王利伟,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副馆长贾永刚、校史馆研究员杨琥等校内外领导专家及师生校友参加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

岱峻主讲

  岱峻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口述史采集与档案互证,还原抗战时期四川宜宾李庄作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中心之一的关键角色,为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全新视角。

  岱峻指出,李庄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地之存续。它承载的是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杰出学者——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李方桂、梁思成、董作宾、童第周等人在烽烟四起、物资匮乏的环境中坚持学术研究、赓续文化命脉的壮举。6年间,这座川南小镇成为战时中国学术版图上的“静止之锚”,在流动的时代中成为思想和知识得以安顿的栖息地。岱峻强调,了解李庄的历史就是了解抗战的历史,抗战不仅是军事上的浴血奋战,也是文化上的绝地重生,他呼吁大家关注文化脉络,重视学术传承。

交流互动

  在交流环节,听众就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与各科研机构的回迁、当今李庄对原科研机构原址保护情况等话题进行分享交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杨琥感谢岱峻以丰富扎实的史料、精彩难忘的亲身经历分享这段文史意义上李庄被重新“发现”和“书写”的抗战历史。余浚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校史馆与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抗战中的学人与学术——史语所的李庄时代”专题展览,借此机会邀请到岱峻分享抗战历史的“李庄”视角,重温这段不该被忘记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历史非常有意义。在新的学期中,档案馆将继续借助兰台系列讲座为学术分享与交流提供良好平台,期待兰台系列讲座能在资深教授与青年学者的共同推动下展现出新气象。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