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下午,档案馆兰台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在校史馆一层序厅举行。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带来“为鲁迅立传——从‘图传’到‘诗传’”主题分享与交流。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馆长王利伟,北京大学直属单位党委书记董晓华等校内外领导专家及师生校友参加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
黄乔生主讲
黄乔生回顾了自己在鲁迅传记写作上的历程,从《鲁迅年谱》《鲁迅图传》《鲁迅像传》到最新出版的《鲁迅诗传》,呈现出一条“由小到大、由狭窄到开阔、由平铺直叙到主题提炼”的学术路径。他重点介绍了《鲁迅图传》中图像与文本的互动关系,强调图像在传记中的叙事功能;《鲁迅像传》则通过鲁迅不同时期的照片,探讨其形象塑造与精神气质的演变;而《鲁迅诗传》则首次以诗歌为主线,全面呈现鲁迅的诗人身份与其诗学思想。
黄乔生指出,鲁迅不仅创作了70余首新旧体诗、20多篇散文诗及多首译诗,其小说、散文与杂文中也蕴含深厚诗意。黄乔生提出“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通过《自题小像》《悼柔石》《自嘲》等诗作,揭示鲁迅生平与作品的高度契合。此外,黄乔生还分享了在鲁迅博物馆生平陈列中如何以诗句作为展陈主题,将“诗配像”引入展览设计,增强叙述的诗意与感染力。
黄乔生强调,鲁迅的诗人身份长期被其小说家、杂文家的声名所遮蔽,而《鲁迅诗传》的写作正是为了还原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鲁迅形象。尽管该诗传尚有对鲁迅杂文与散文中的诗意阐发不够,对后期杂感中的诗意阐发得还较少等缺憾,但它为理解鲁迅的文学世界与精神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交流环节,听众就鲁迅诗的出韵与方言的关系、人物展览的创新表达以及周氏兄弟关系等话题进行提问,黄乔生一一回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交流互动
合影留念
余浚感谢黄乔生在报告中展现出的鲁迅研究多元路径以及当代学者在传记写作中的创新与思考,为北大师生及鲁迅研究者带来深刻启发。余浚强调,档案馆将继续借助兰台系列讲座为学术分享与交流提供良好平台,期待兰台系列讲座能在资深教授与青年学者的共同推动下展现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