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捐赠暨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颁奖仪式在档案馆举行。王力先生的家属北大1957级数学力学系校友王缉志先生,1963级地质地理系本科、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缉慈教授,1977级国际政治系本科、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等出席仪式。仪式由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档案馆校史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余浚介绍了馆藏人物档案的基本情况及此次王力先生人物档案的接收、整理情况。他指出,人物档案是北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始终坚持加强人物档案资源建设。目前馆藏人物档案共一万余件,涉及北大前辈先贤人物近60位。此次由王力先生的子女王缉志、王缉慈、王缉思、王缉宪捐赠的王力先生人物档案内容相当丰富,不仅包括王力先生从1958年至1986年坚持记录了28年的日记,《中国音韵学》《汉语发展鸟瞰》等著名论著的手稿,郭沫若、叶圣陶、容庚等人赠与先生的墨宝,还有2500余张记录了先生早年求学、参与重大学术活动、日常教学和家庭生活的珍贵照片。这些档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我们全面体悟王力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大家风范提供了新的窗口。
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捐赠暨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颁奖仪式现场
档案馆对王力先生人物档案高度重视,耐心细致地完成四个大类91卷档案的分类、整理、编页、修复;精益求精完成全部高清数字化扫描5759张,录入文字备注1048条,生成电子化数据共计513GB。捐赠仪式现场,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向王力先生亲属展示了档案整理、修复、数字化的全过程。
王力先生人物档案全貌
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整理过程
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整理情况展示
余浚代表档案馆向王缉志先生、王缉慈女士、王缉思先生分别颁发了档案捐赠证书和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奖牌。按照捐赠约定,档案馆将所有捐赠档案的数字化资源回赠给王力先生亲属。为表达对三位同为北大人的王力先生亲属慷慨捐赠的感谢,档案馆精心准备了王缉志先生、王缉慈女士、王缉思先生就读北大期间的学籍卡片复制件,赠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为王缉志先生颁发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
为王缉慈先生颁发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
为王缉思先生颁发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
王缉志先生、王缉慈女士、王缉思先生纷纷表达了对档案馆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肯定。他们认为,王力先生档案的整理、修复、数字化工作完成得非常优秀,将王力先生档案捐赠给学校档案馆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三位家属还分享了他们对王力精神的感悟。王缉志先生将王力精神总结为“继往开来、勇于创新、争分夺秒、龙虫并雕、谦虚谨慎、奉献社会”六个方面,王缉慈女士与王缉思先生深情讲述了王力先生分秒必争的学习精神、龙虫并雕的研究精神、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对自身成长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余浚表示,王力先生中西贯函、龙虫并雕,修订文法、编写字典,忠诚教育事业,专注学术研究,为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开拓和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之学,仰之弥高,先生之风,历久弥新,值得每位北大人学习与传承。余浚感谢四位老师的慷慨捐赠,也衷心希望、热烈欢迎广大师生、校友、社会人士继续捐赠北大人物档案及其他与北大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档案。档案馆一定发挥专业专长,认真整理修复、安全规范保存,并在适当范围内提供高效利用,让这些档案不仅能“留下来”“存下来”,还能“用起来”“活起来”,进而在文化传承中不断涵养北大精神、厚植学脉底蕴。
活动最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以“研究中美关系的一些个人体会”为题,从理解国际政治学科、中美关系研究和中美关系近期动向与前瞻等三个方面为在场的档案馆校史馆全体工作人员作了一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学术讲座。档案馆聘请王缉思担任“北京大学兰台学术顾问”,余浚为王缉思颁发奖牌,欢迎王缉思不定期来馆进行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支持学校档案事业发展。
北京大学兰台学术顾问聘任仪式
全体合影
王力先生简介:
王力(1900年—1986年),广西博白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几乎涵盖语言学各个领域,很多成果具有开创性。其代表作有《汉语史稿》《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等。
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简介:
北京大学 “兰台贡献奖”旨在表彰热爱档案事业,在档案捐赠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2023年度获得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的有:邓可蕴、邓小南、侯馥兴、唐晓峰、黄丹、黄频频、黄萱、王缉志、王缉慈、王缉思、王缉宪(按档案捐赠顺序排序)。
北京大学“兰台学术顾问”简介:
北京大学“兰台学术顾问”聘请协助档案馆进行档案鉴定、提供学术指导、促进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目前受聘为“北京大学兰台学术顾问”的有:陈明教授、方建勋博士、唐晓峰教授、王缉思教授、王奇生教授(按姓名音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