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兰台系列讲座第十四讲“青蒿素研发背后的历史书写”举行
2025.03.31

2025年3月12日下午,档案馆兰台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在校史馆一层序厅举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综合办公室主任黎润红作题为“青蒿素研发背后的历史书写”的主题分享与交流。直属单位党委书记董晓华、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馆长姜素兰、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馆长王利伟等校内外专家学者、档案同行及师生校友聆听讲座。讲座由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

余浚表示,兰台讲座汇聚各领域专家及青年学者,聚焦以档案史料为依托展开的各类研究。本次档案馆特邀青年女性学者黎润红带来主题讲座,讲座将围绕我国老一辈女性科研工作者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科研工作展开。

余浚主持

黎润红以屠呦呦校友的北大求学经历为引,结合十年间对全国50余位“523任务”亲历者的口述访谈、数家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原始档案、会议手稿等珍贵史料,深入探讨了青蒿素研发背后的历史书写,再现科学突破中个体坚持与时代使命的交织,展现出青蒿素发现背后被忽视的协作细节与人性温度。她以严谨的档案资料和详实的口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重构青蒿素研发的多维视角,为学界提供了多方面性和细节性的研究路径。

黎润红主讲

在讲座过程中,黎润红通过“523项目”及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珍贵的手稿、工作日志、口述访谈记录、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其自主构建的数字化档案库,再现了青蒿素研究的关键节点,包括“青蒿进入523项目的历程”“首次筛选青蒿的记录”“发现青蒿素的关键突破——屠呦呦提取到具有100%鼠疟抑制率的青蒿乙醚中性成分”等。这些详实的学术资料与可视化展示,向听众全景式展现了青蒿素研发背后的科学探索与攻关历程,揭示了这项惠及全球数亿人的科研成果所承载的集体智慧与奋斗精神。

同时,黎润红强调了“523项目”中献身使命、继承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对青蒿素研发的推动作用。青蒿素的研发这一重大科学突破是个体坚持与时代交织的结果,因此在历史书写时应充分尊重个体贡献,在展现集体协作和特殊时代所要求的宏大叙事时,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叙述方式,实现集体与个体叙事的有机结合。科学史研究中的成果采集与抢救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尊重历史既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只有守护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讲座现场

在交流环节,黎润红对听众们所关心的屠呦呦先生的学术历程、口述史和史料实证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差距如何弥合、同为疟疾治疗药物的奎宁和青蒿素在国际上的定位与应用情况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交流互动

讲座最后,黎润红向参与“523项目”及青蒿素科研的科学家、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专家们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并希望未来的口述史与科学史研究能够为中国科学事业留下更加丰富的有温度、有深度的记录。

合影留念